紀錄一下自己過去的工作短文,這篇寫於民國99年
--------------------------------------------------------------------
在現今女性意識越來越抬頭的時代,沒能跟著成長的傳統男性,如果對於「娶妻」的觀念仍停留在照顧家庭、替家族傳宗接代,卻又無法承擔傳統男性背負家庭經濟重擔的壓力,演變成要求太太不但要工作賺錢分擔家用,又要負責照顧全家大小及相關家庭勞務,恐怕在台灣很難找到理想的結婚對象。衍生而來的就是新移民家庭的進入,充分呈現了社會交換理論的婚姻市場結構現象。
這些現象在男性關懷專線的個案裡面也浮現了許多類似的案例,如果打電話進來的男性娶的是外籍配偶,家裏又發生了衝突或家暴,幾乎可以聽到一些非常類似的狀況,例如:「她剛嫁給我的時候很乖,怎麼一開始出去工作就變了一個人?一天到晚都跟我要錢寄回家,一下子說她家誰怎麼了,一下說要幫家裏還債,她工作賺的錢也都不跟我一起分擔家用,統統寄回家…。」又或者是「她一拿到身份證,就開始不管家裏了,家事也不做、晚上下班之後也不回來,或是回來一下又出去,問去哪裡也不說,還會跟我生氣,後來被我發現她竟然跟她同籍的男性往來密切,我才會氣到忍不住動手。」諸如此類的案例層出不窮,而來電的男性往往是事後才發現,自以為花錢娶來的聽話外籍新娘,其實嫁來台灣都是為了來賺錢、取得身份證,在拿到身份證之前因為有求於台灣先生,因此往往比較聽話,有什麼不滿也會忍耐下來,但若是先生及家人對她也不是很好,或真的在外面認識了年齡相當又談得來的同籍對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大概也都猜得到了,只是對這些男性而言,會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往往也會有一致的心聲:「有沒有什麼管道可以投訴?可以告她詐欺、騙婚嗎?」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位個案來電表示他那透過鄰居的外籍太太介紹認識娶來的外籍新娘,結婚才幾天就老往外跑,後來乾脆連晚上都不回來,循線追蹤後才發現新娘子已經開始從事賣淫工作,跑去找鄰居理論竟發現鄰居的外籍太太已經不只一次介紹其他外籍新娘嫁來台灣,而新娘子還出面拜託這位個案不要舉發,表示每個月願意給他一筆錢,個案是個已經退休的老實人,無法接受這樣的交易,最後遭到新娘口出惡言且毆打個案,個案在被打的過程中也推了新娘,而因此被新娘通報家暴,求助無門之下打電話進來男性關懷專線詢問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很不甘心已經花了一筆錢把人家娶來台灣,竟然碰到這種事情,聽了真的令人感到無奈。
根據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民國98年家庭暴力事件通報被害人為外籍人士者有8179人,佔全國被害人的9.77%,比97年增加了0.38%(1099人)、而比96年增加了1.2%(2318人),看到這持續成長的數據不禁令人感到憂心,在這當中,有多少發生家暴的家庭中,其實男性也是某種程度的受害者?而我們又該如何教育這些傳統的男性,讓他們能夠在結婚之前就學會釐清自己和對方對於婚姻的期待,以及來自於不同國家或家庭的文化差異可能帶來的生活問題,學習如何尊重自己和對方,並且要對自己所選擇的負責,不能用暴力來解決事情等等。我相信有很多新移民家庭是經得起文化的考驗,也不能因為新移民家庭的暴力事件就以偏概全,但這的確是個值得注意的社會現象,這些台灣男性其實跟新移民配偶一樣需要教育、尊重和保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