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要身體健康,就要吃的營養,但是吃進身體的營養品,究竟是如何讓身體吸收、維持身體機能、保持健康的呢?

要身體健康,就要吃的營養,應該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原則,但是吃進身體的營養品,究竟是如何讓身體吸收、維持身體機能、保持健康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瞭解一下營養素在體內的四個階段:


  1. 吸收:除了直接用靜脈注射直接將營養素打入血液外,其餘不論是口服、擦在身上、或吸入的方式,都會經過一種"入血"的過程,也就是營養進入到血管,開始進行血液循環的過程。
  2. 分佈:營養素通過血液循環,向組織液集細胞內液轉化,以提供五臟六腑、各處肌肉組織的細胞食物/養分,這是一種"出血"(離開血管)的過程。
  3. 代謝(生物轉化):營養素在體內發生的一連串化學結構上的變化,稱之為代謝,例如被肝臟代謝後形成身體細胞得以吸收的養分,又分為"分解代謝"或"合成代謝"。
  4. 排泄:指營養素的原形或其代謝物從排洩器官及分泌器官排出的過程,例如透過腎、肺、膽汁、乳腺、汗腺、唾液腺、呼吸及皮膚等排泄出去。

維持營養素在體內的濃度
由於我們吃進身體的營養素,會經過上述四個階段,因此營養素在體內的濃度會隨著時間而有不同的濃度變化,因此如何維持身體營養素有效的濃度,就決定了營養素對身體是否有效的最好依據了!


補充營養素的濃度與時間的關係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及環境影響,導致於我們單純透過食物所攝取的營養其實是長期、慢性的缺乏,大家漸漸懂得開始透過保健食品來補充營養,然而保健食品到底該怎麼吃呢?為什麼常常吃了也沒什麼感覺,真的有用嗎?相信這是大家最常有的疑問,由下圖我們可以看到營養素的濃度與服用時間的關係:營養素在身體內會經過一段潛伏期,然後開始發揮對身體保養最小的有效濃度(A點),如果營養素的量與時間都累積足夠到達B點的保養最大有效濃度,表示營養素已經發揮它最大的功效,過了B點之後若沒有持續補充,營養素慢慢排泄掉後,濃度降到了C點後,開始僅剩下殘留期,營養素也會慢慢地失去作用了。



圖片取自"飢餓細胞-疾病的引爆點"



  • A點:0-A這段期間為潛伏期,由於濃度不足,對人體還沒有多大幫助,也表示細胞仍處於飢餓狀態,還沒有能力修復受損的部分,就向一個人餓了三天,你只給他吃一片吐司一樣無法補充足夠體力。
  • B點:A-B這階段表示營養素已經開始發揮功效,是所謂的黃金期。當營養素達到B點時,是健康的人最大有效保養濃度,每日應固定服用,使血液中的營養素達到穩定的狀態,不會掉入至殘留期的區域內。當我們初期服用營養素時,如果沒有任何不適,可以一次加量到B點,也就是保健食品的包裝上所指示的每日建議用量,如此可以縮短潛伏期,穩固血液中營養素的濃度。
  • C點:B-C這階段表示沒有持續服用營養素,其效果將隨著時間逐漸下降,掉到C點以下時,因為濃度已經不夠,所剩的營養素將難以發揮應有功效。
  • D點:如果是亞健康的人群應該提高營養素的劑量至D點,並維持在較高的有效濃度D-D1。
  • E點:如果是病人,則應提高營養素的劑量至E點,才能見到其不可思議的效果!


在了解身體是如何透過血液將養分運送到各個部位提供細胞吸收的原理之後,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吃了營養品會覺得沒什麼感覺了,因為有可能吃的還不夠久,或是想到才吃,以至於血液裡的營養素含量一直停留在潛伏期,遲遲無法真正發會作用。

當然我們必須要了解,營養素並不是直接用來治病的,而是提供免疫細胞的食物,讓免疫細胞吃飽喝足了,他們自然會去工作,尋找並攻擊異物、修護自己受損的部分,如此一來,人的疾病自然就能夠逐漸康復,了解這一點之後,我們就會知道醫療與營養是沒有衝突的,這兩者之間必須合作,才能幫助人體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因為西藥本身是沒有修護身體的能力,身體甚至可能會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而中毒,產生另一種疾病,而營養素是用來修護細胞及供應身體能量的,但細胞修護的過程需要六個月甚至一年,因此營養素當然無法像藥品一樣立刻緩解症狀。

營養素應該是長期性、每日的補充,才能提供細胞足夠的營養、對付肥胖、延緩老化、加強免疫力、緩解或解決慢性退化性疾病最好的方式。我們的身體隨時隨地都要應付外在環境汙染及壓力等種種毒素無情的攻擊,因此補充營養素的目的在於增強細胞機能,使身體能在任何對其不利的環境下,可以快速的修護受損的部分。

很多人看起來似乎很健康,也沒生什麼病,其實體內的各大組織細胞早已傷痕累累,現代人普遍的隱性飢餓問題,也就是營養素極度缺乏,因此淺藏的問題真的不容小覷!

最後要提醒大家,營養品也是必須慎選的,只有真正優質天然的營養品,才能帶給身體最健康的養分並且不會造成負擔喔!

(本文摘自"飢餓細胞-疾病的引爆點"第十章)


延伸閱讀:
你還在吃化學合成的維他命嗎?快來看看什麼是最新一代生物科技製成的天然保健食品吧!
https://lateying.blogspot.com/2018/12/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巧克力囊腫+鼠蹊部子宮內膜異位瘤/傳統刀-開腹手術/台北馬偕

簡單說明一下為什麼要開刀?因為我有20多年的巧克力囊腫史,分別在左右卵巢,以及鼠蹊部的子宮內膜異位瘤,總共3顆。在七月底的時候被診斷卵巢的巧克力囊腫變化為 惡性腫瘤 ,雖然 最後檢查結果證實是良性的 ,但終於還是決定開刀切除。這整個過程還蠻肉肉長的,我就放到文章最後,有興趣的朋友...